第二大段 列祖的历史(12-50章) Ⅲ 雅各(27:1-36:43) 八、雅各家在示剑的不幸(33:18-34:31) 雅各好不容易结束了漂泊流浪的生活,回归迦南,定居示剑。他满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发生了爱女底拿遭示剑人玷辱,众子血洗示剑城的惨剧。幸亏神的保护,才南迁伯特利,辗转定居希伯仑,并在家园服侍父亲以撒,直到安息主怀(参35:27-29)。 1.雅各定居示剑(33:18-20) 当雅各与以扫分手后,在疏割暂住一时,就西过约旦河到达"迦南地的示剑"定居(18)。 疏割:"畜棚"的意思,位于约旦河东迦得地境内雅博河南。 示剑:是当年亚伯拉罕初进迦南地时的第一个停留地(12:6),后来,雅各把这块地给了约瑟(参约4:5)。 雅各在示剑定居后,就从示剑的居民哈抹那里买了一块地,筑了一座坛,给坛起名为"伊利伊罗伊以色列",意思是"神以色列的神"。这是雅各向示剑地居民宣告:神真是他的神。 这里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按理雅各应当回到他向神许愿之地伯特利,况且,从这里到伯特利,赶着牲畜慢行也只有一天路程。但他为何到了示剑就许愿不还,滞留不走呢?原来,示剑是个好地方,它既是商业发达的贸易中心,又是个水丰草茂的天然牧场,这对善于经商的雅各有着不可抗御的诱惑力。 雅各的诡诈还表现在他到示剑后,在那里也筑了一座坛(18-20)。这是有敬虔的外貌,没有敬虔的心意。"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神不喜悦企图用献祭弥补追求的不够。正因如此,下一章经文中强奸、欺骗、屠杀等祸患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2.定居示剑的不幸(34:1-31) ①底拿被玷辱(1-4) 底拿是雅各唯一的女儿(30:21),深受雅各宠爱。"底拿出去,要见那地的女子们"(1),显露了她外向好动的性格,这在当时的社会是被视为轻佻的行为的。因为古代女子是深居闺房的,即使出门,也得由家长陪伴,直到今日,中东的女子出门时还蒙着面纱。底拿这一出格的大胆举动,招惹了好色之徒的垂涎。 底拿受玷辱固然是示剑地少年示剑的恶行,但她自己也负有重大的责任。要不是她独自外出,怎会遭此祸呢?解经家对底拿的受玷辱有两种解释:一是诱奸,半推半就;二是强奸。从"与她行淫,玷辱她"(2下)来看似乎是强奸,但从下文的"甜言蜜语地安慰她"(3)来看又似乎是她自己愿意的。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底拿的举止是不端庄、不稳重的。 ②雅各的闭口不言(5) 事发后雅各闭口不言,这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后悔自己不该停留在示剑,不该教女无方;二是雅各权衡自己与对方的势力,深懂"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他的儿子们都去放牧了,家里没有强壮的男人,他要等儿子们回来伺机报复。也有可能两种因素掺杂,后者占的比重更大。因他的儿子们复仇时,他没有拦阻他们的行动。这里雅各的灵性又软弱了。 ③示剑父子与雅各儿子们的尔虞我诈(6-17) A.雅各儿子们的忿怒(7) "示剑在以色列家作了丑事"(7中),这是圣经中第一次用"以色列"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民族。个人的丑事怎么与一个民族连在一起呢?因为底拿的被玷污是家庭的软弱,家庭的无能,家庭的灾难,家庭的不讨神喜悦,所以这个耻辱不归底拿一个人身上,而归整个以色列家。 B.示剑父子的欺哄(6,8-12,参23节) 示剑父子的嘴脸何其相似,他们极尽甜言蜜语之能事(8-12),却是居心叵测(23)。他们用慷慨的承诺与亲善的联姻来遮掩占有以色列产业、并吞与同化以色列民族的罪恶目的。 C.雅各儿子们的诈言(13-17) 雅各的儿子们不是好蒙骗的,他们一眼看穿哈抹父子的把戏,但他们深知以色列民族寄居外邦势单力薄,强攻难免自取灭亡,故用诈言敷衍哈抹父子,骗取了他们的信任。而且他们的诈言是以"割礼"这一宗教仪式作为幌子的,这是对神圣的割礼的亵渎。 ④示剑人的贪欲(18-24) 奸污底拿本是示剑个人的事,何以会殃及全城的男丁被杀。这是想发财的示剑人"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前6:9)如果他们不觊觎以色列人的"群畜、货财,和一切的牲口"(23),就不会上当受割礼,就不会被斩尽杀绝了。 ⑤西缅和利未的暴行(25-29) 雅各的儿子们以牙还牙的手段太可怕了,他们公然用神所定规的与以色列民立约的特殊方式"割礼",来达到杀戮示剑城所有男丁与掳掠一切财物的罪恶目的,实在骇人听闻。西缅与利未不是把伸冤、报应的权柄交给神(参罗12:19下),而是自己充当刽子手,陷入流人血的罪恶之中,为此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雅各临终前代表神为他的儿子们祝福时,非但没有为西缅与利未祝福,而且谴责他们"刀剑是残忍的器具……趁怒杀害人命"(49:5-6),咒诅他们"分居在雅各家里,散住在以色列地中。"(49:7下) ⑥雅各责怪西缅和利未(30-31) 雅各在女儿受奸污的时候"闭口不言",在儿子们杀人、抢劫的时候也缄默不语。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未加拦阻。直到血流成河时才开口责怪西缅和利未,但不是对他们本身罪行的痛恨,对被杀者的负疚,而是怕连累自己与全家,怕迦南人和比利洗人实施报复,"全家的人,都必灭绝"(30)。这较之他临终前对此事件的深刻认识迥然不同。 灵性光景处于低谷的雅各,不仅在外邦人中"有了臭名"(30中),而且在家里也失去了权威,他的两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儿子,不但不认罪,而且胆敢公开与他顶嘴(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