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撒罗尼迦”(THESsALONICA)城,是马其顿省一个重要的城市。古名称为”特耳米”(THERME),以后特耳米变成该处海湾之名,意即“温泉”。 纪元前315年,马其顿王卡山德(CASSANDER)重建此城,以其后之名帖撒罗尼迦名之,意即“靠神得胜”。此后乃希腊王大亚力山大同父异母之妹,亚力山大父王腓力有一次战胜仇敌后,为其女儿所起此名,以记念其胜利。 城在爱琴海西北,在“伊格那田”(EGNATIAN)国道上,该国道是由尼亚波立(NEAPOLIS)起至亚得里亚海(ADRIATICSEA,即意大利东边的海)东面的底耳哈琴(DYRRHACHIUM),即今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都拉索(DURAZZO),为一重要大路。 纪元前168年,罗马帝国将所征服的地土分为四区,此城为第二区的首府。纪元前146年罗马总督府设于帖撒罗尼迦,成为马其顿省的省会。纪元前49年,该撒与将军邦贝(POMPEY)发生内战,战争停止后,此地获享自由,成为“自由市”。 帖撒罗尼迦至今仍在希腊国,但已改称为“撒罗尼迦”(SA-LONIKA),“贴”字取消,意即“神”字不要。仍然为希腊东北通土耳其与南斯拉夫的重要城市,且为除雅典外的最大都市,城建于“何替雅替”(HOTIATI)山根,面临特耳买歌港湾(THERMAIKOSGULF)。1917年前毁于大火,以后重建。成为一现代化都市。城外有不少拜占庭(BYZANTINE)①时代遗物,方底圆顶的礼拜堂及其它宏伟建筑物,触目皆是,现代游客,由雅典往帖撒罗尼迦,可由海陆空三路前往,极为方便。 ①拜占庭时代,即东罗马帝国时的一个基督教国的时代,自纪元后395年开始。这时代的建筑物多为方底圆顶者。 帖撒罗尼迦城在第1世纪时被称为“罗马帝国的膝盖”,在拜占庭时代,东正教开始之后,被称为“东正教的堡垒”,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抵抗哥德人(GoTH)的屏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利用为盟军作战的重要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意大利空军所轰炸,以后被德国陆军占领。战后,恢复繁荣,成为巴而干半岛与东欧及土耳其至亚洲的重要转运站。 二、保罗到帖撒罗尼迦是从腓立比去的,当时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传道,曾被捕下监、受棍打,打得遍体鳞伤(徒十六章22一24、33节)。出监之后,“往帖撒罗尼迦去,途经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相信是步行的。保罗身受重伤,仍不怕痛苦,由腓立比步行到帖撒罗尼迦,要走四天遥远的路程,保罗以后写信给帖撒罗尼迦信徒时,说是“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他们”,又说他们在腓立比曾被害受辱(帖前二章2节)。同时,可能保罗与同工们经济困难,所以要昼夜工作,以维持简单的生活(帖前二章9节;帖后三章8节),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此时曾一次两次打发人去供给他们的需要(腓四章16节)。 保罗到帖撒罗尼迦后,即在犹太人的会堂展开传福音的事工,结果有不少人信主,其中有敬虔的希腊人和尊贵的妇女,于是奠定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基础(徒十六章1一4节)。在这些信主的帖撒罗尼迦人中,有亚里达古与西公都,以后与保罗同工,同到亚西亚(徒二十章4节)。亚里达古也曾为保罗的缘故被捕(徒十九章29节)。当保罗被解至罗马受审时,亚里达古也与保罗一同坐船,而且遭遇风险(徒二十七章2节)。之后,亚里达古也与保罗一同坐牢(西四章10节;门24节),可见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效果,是真正获得人们爱戴。此外还有该犹,是马其顿人,可能也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果子,曾与亚里达古同时被捕,为主受苦(徒十九章29节)。 至于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时间有多久,不得而知,圣经只说他一连三个安息日在犹太人的会堂与他们辩论,并非说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只住三个礼拜之久,在帖撒罗尼迦前、后二书均曾提及保罗与同工们“辛苦劳碌,昼夜工作”,以维持生活,及广传福音(帖前二章9节;帖后三章8节)。似乎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工作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可能,保罗当时看中这个城市,以之为将福音广传在马其顿与亚该亚两省的大本营(帖前一章7一8节)。 保罗以后有否再到帖撒罗尼迦,圣经并无明文记载,但保罗在第三次到海外布道旅程中,曾走遍马其顿各地方,其中无疑地一定包括帖撒罗尼迦在内(徒二十章1一2节;提前一章3节)。 保罗也曾打发提摩太到帖撒罗尼迦去坚固信徒们的信心,后来提摩太把他们的消息告诉保罗,使保罗至感快慰(帖前三章2一7节)。 圣经最后提及帖撒罗尼迦乃是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底马因为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保罗往帖撤罗尼迦去了,似乎帖撒罗尼迦在这不忠的传道人心目中,就是世界的代表(提后四章10节)。 教会在帖撒罗尼迦有900年之久,以后屡经战乱,数易主人,但时至今日,仍为东正教重要城市,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本书著于哥林多(帖前三章6节;林后十一章9节),时为纪元后50年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