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从《圣经》的结构看解经

  《圣经》虽然是经过一千五百多年才完成的一本书,又没有个严密组织的编辑委员会,有计划地邀请适合的作家,按照计划好的论题写作;却是一本在结构上和主题上有紧密的贯通性的书。这显示有一位不可见之神,在暗中选用合宜的人并写下他所要启示给人的事。所以虽然写的人原本无意要共同完成同一主题的著作。他们只不过是人按当时的需要,写下了当时的历史或教训,而且各人所处的时代,和文笔的体裁完全不同,甚至所用的文字也不相同。却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本互相贯通而有同一主题的《圣经》。这种结构上的一贯性,使较后的记载既根据较早发生的历史事故,所以较后的引述,就等于证实了较早记载的真实性,又表现了前后关系的密切,不容分割。下文简述《圣经》各卷之一贯性。

例解35:五经——从创世记到出埃及记

  五经的第一卷创世记,第一章六日的创造顺序而下,无法省删或加插。全书的“七对”重要人物的事迹,也都衔接而下,如亚当、夏娃;该隐、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罗得;以撒、以实玛利;雅各、以扫;约瑟与他的众兄弟。他们的历史事迹的记载,略有详简之分别。但按着历史次序而下,成了自然的结构。三十七章以后所记,都是雅各子孙如何下埃及寄居的经过。

  所以出埃及记的记载,不能不根据创世记末章为开端。约瑟和他那一代的人先后去世后,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奴役。因而神呼召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走旷野路,直到西乃山下,然后真的开始学习事奉神。这一切经过,都是连贯的史事,不能分割,也不是人为的编排。

例解36 :西乃山下——从出埃及记至申命记

  出十九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十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乃的旷野。”

  民十11——“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云彩从法柜的帐幕收上去。”摩西与法老交涉,争取以色列人可自由事奉神的经过,都记载在出埃及记一至十三章。十三章下至十九章是最初三十月的行程。以上所引两处经文,都是新阶段的事,是摘要的提及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在西乃旷野停留了十一个月然后再起程的情形。

  出埃及记记载摩西领以色列人到西乃旷野,从到达西乃旷野至离开,共停了十一个月零二十日,直到民数记十章10节才再起行。所以整卷利未记和民数记前半部的事,都是停留在西乃旷野这个时期内发生的。

  民十11——“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云彩从法柜的帐幕收上去。”比较出十九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十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乃的旷野。”很清楚地把五经的二、三、四卷——即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十章串在一起。因这几卷《圣经》所记的事,都是停留在西乃旷野十一个月多时日中发生的。

  申命记是在四十年后,摩西在以色列人要进入迦南之前,在摩押平原训勉新一代的以色列人的话(申一1,二十九1)。不论历史的次序、信息的内容,都与前四卷互相贯通。这五卷书不论结构与论题都是一致的。其所记历史事迹既顺序而下,当然是连贯不可分割的。例如若没有创世记的历史,就根本不会有出埃及记以后的历史。所以摩西五经的整体性是当然的。

  更重要的是五经所选记的历史事迹,与日后神要完成的救赎计划大有关系。所有五经的历史被选记于《圣经》的,是按神要显明他启示之目的而记下,不是普通属世历史,或只为着国家民族有历史记录而记载的。这是读旧约历史时应先留意的重要关键。(参罗十五4;林前十11;路二十四27)

例解37:历史书

  书一8——“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注意:本节等于将申命记五章32节至六章6节的话提要地重述,明显地确定了摩西五经是神的律法书的地位。并且约书亚记的事,既接续摩西领以色列人到了摩押平原之后的历史事实,编在五经之后,是自然的编排次序,不是后人所能故意编排的。

  约书亚记提到约书亚领导以色列人行割礼、守逾越节(书五章全),禁止在“耶和华的坛以外”筑坛……等(书二十二19、28-29),也都正是在遵行摩西律法书的记载;所以历史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以色列人怎样遵行或违背摩西的律法的情形而已!

  以后,以色列人从士师时代到立王、分国、直到亡国,全部史事都是贯串的。而且在后的记载,既然是继续先前的,也就不断的承认了在前的了。就算在士师时代——一个任意而行的混乱时代,其中所叙述的事,若没有前面各卷的记载,根本就接不下去。因为士师的事,都是在约书亚死后发生的(士一1)。而且整个士师时代中,以色列人多次受异族欺压的情形,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遵从神借约书亚的吩咐——没有赶出迦南的异族的缘故(士二15,参申二十八58-68)。所以较后的记载,证实了较早的经卷的真确性。

  此外,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就开始有祭司的制度,而且是世袭的(利七35-36),其历史自然具连贯性。到了以色列人立国之后,列王也是世袭的。于是以色列人有了双重的世袭制度。而这两种人分别在宗教与政治上领导百姓,所以全部旧约历史书的连贯性和各卷的关系,密切到无法分割的地步。

  在亡国以后,文士以斯拉(也是祭司,尼八1-2),借着宣读摩西的律法,竟然带起一次大复兴(尼八章全)。在我们看来,律法书是多么乏味的书,简直是会叫现代的人听了觉得受催眠的书。以色列人竟然因听律法书大得复兴。可见摩西律法书,在整个旧约历史中如何受重视。这也就说明五经与历史书的密切关系。整个以色列人的国度的兴哀,全在乎他们对摩西律法书的态度与奉行的情形如何而定。

例解38:先知书

  路十六29——“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从主耶稣的话中,可见神是把摩西的书与先知书看为一体。而先知书实际上是与历史书连接而又并行的。

  这半节经文最重要之处是:它证明摩西和先知的书所要说明的,与新约时代基督所宣讲的福音有共通性。旧约下的人,可因摩西和先知的书所传的福音信息而得救,正如拉撒路与亚伯拉罕同是有信心的人一样,同信那要来的弥赛亚——耶稣基督。

  在以色列人立国以后,政治上已有君王执政,宗教上有祭司主理,先知们的主要职责,是忠实地按照神的吩咐发出合时的警告或责备、安慰或训导……。所以先知书上的一切言论也都和历史书紧密不分。要明白先知书,必须先读历史书,并且要将列王的简史与先知的事略对照着读,才容易明白。

  如果没有历史书,先知们所发的言论简直就象对空气说话,没有了最初的对象,又无法了解他们说预言的当时背景和最后目的。绝大多数的先知,都明白的宣告他们在什么王朝、什么国家、或向什么人传说神的信息,明确有据。可见先知书与历史书是互相补充,又是互相解释的。

例解39:先知有神的话

  赛一1——“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亚摩司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耶一1-3——“便雅悯地亚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儿子耶利米的话记在下面。犹大王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在位十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从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在位的时候,直到犹大王约西亚儿子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间耶路撒冷人被掳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也常临到耶利米。”

  结一1-3——“当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结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天就开了,得见神的异象。正是约雅斤王被掳去第五年四月初五日,在迦勒底人之地,迦巴鲁河边,耶和华的话特特临到布西的儿子祭司以西结。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

  何一1——“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作以色列王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备利的儿子何西阿。”

  在十七卷先知书中,虽然传信息的年代环境,和人心的需要有所不同,却有几个重要的共同点:

  (1)先知们都是遵照神的感动向他的百姓或敌挡神的外邦强国发出警告、责备,或安慰、劝勉……明白宣告启示从同一位神而来,是因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而必须发言的。

  (2)都是要清楚的显明神的公义与慈爱的两方面,犯罪、悖逆神的人,必然受罚;诚心悔改归向神的,必蒙怜恤。

  (3)都在大胆的指陈人的国度失败之后,指出神在末后的日子,将要实现之理想国度的美好盼望。绝大多数的先知书,每卷的末后(或后半部),都预言将来美好的远景。

  (4)都隐约或明显地预言神为人预备的救赎主(基督)将必降临及再来(赛七14,九6-7;耶二十三5-6,三十15-18;结三十六26-27;但七13-14;何十三4、14;珥二28-29;摩九11-15;俄21;拿二9;弥五2;鸿一15;哈二4;番三17、20;该二6-7;亚十四4、9;玛三1,四5-6)。

  所以先知书本身有高度的贯通性和共通性,又跟历史书有不可分割的关联。他们都是历史书中的人物,不过是历史书中个别的记述,较详细的补充了历史书中某些要事而已!

  旧约先知书和历史书的关系,有些象新约书信与福音书的关系;历史书比较注重记载历史的事实,先知书却“说明了”各种历史演变的原因。例如:先知书中各种责备和警告的恬,等于说明了以色列人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先知们各种安慰和勉励的预言,等于说明神的恩慈与怜恤的最后胜利。先知们对当代王朝或百姓的指责,等于较详细的选记了当代的史事。新约的福音书也是这样,比较注重记录救赎之恩完成的历史事实,而新约书信却偏重解释救赎的原理和救赎之恩的施行和最后结果。

例解40:诗类

  诗一一九1——“行为完全,遵行耶和华律法的,这人便为有福。”

  诗篇一一九全篇可代表诗人如何爱慕尊重旧约律法书,把遵行神律法看作无上之福分。所以“诗类”与五经、历史书、先知书的关系,也是不可分割的。诗类中所记的人物,就是旧约时代中的信心伟人。他们就是生活在旧约《圣经》所描写的各时代中的人。如约伯、摩西、大卫和所罗门,他们是相隔了好几百年不同时代的人物,对神公义与慈爱的感受、信仰的体验、神救赎之恩的经历、人生的痛苦或快乐、喜爱或憎恶……,各种情感的流露,也都代表着旧约五经和历史所记之各时代的思想。神借着他们把若干信仰生活的个人经验或格言记录下来,又借着他们表露自己情感时说出神的预言来,作为神的启示的一部分。诗类所反映的历史背景,都与旧约的历史事实和背景相合。

例解41:新旧约的一贯性

  新约《圣经》提到旧约或引用旧约时,很有力地显明了新、旧约的一贯性,又证明了旧约《圣经》的权威地位。例如:

  新约常用“经上记着说……”统指全旧约的记载:

  (1)魔鬼试探主耶稣和主耶稣回答魔鬼时都用了“经上说”统指旧约(太四6-7)。

  (2)主耶稣回答撒都该人的巧问时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太二十二29)这《圣经》显然是指旧约全书。

  (3)主耶稣在会堂里宣读以赛亚书后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四21)“这经”指旧约中的以赛亚书。

  (4)主复活显现,向门徒讲解旧约《圣经》时,把“摩西和众先知”都算作是旧约《圣经》(路二十四27、32、44-46 )。

  (5)主耶稣与犹太人辩论时说:“你们查考圣经……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五39,参约二22 )

  (6)除了福音书之外,使徒行传和新约书信也都用“圣经”或“经卷”或“经上说……”统指旧约全卷,如:徒十六11,罗四3,九33:加三8、22;提后三16,来十7;彼后一20……等。

   这些经文表明不论主耶稣或众使徒,都认为旧约《圣经》是完整的一本经卷,并且由于新约各卷对旧约的引用,又说明了新、旧约的密切关系。全部旧约都是在预示新约,全部新约又都是在解明旧约;若没有旧约,新约就没有了模型;没有新约,旧约就没有了实体。

例解42:四福音与使徒行传

  太一1——“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福音书的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就已经把整个旧约与新约的关系,紧紧的拉在一起,说明了新约《圣经》一开头介绍给我们的基督,正是旧约律法和历史所应许的救主。例如:

  (1)创二十二18——“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比较加三16——“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

  (2)撒下七16-17——“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拿单就按这一切话,照这默示,告诉大卫。”比较
徒二30-31——“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就豫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下文所记的基督家谱和基督降生情形,更具体的说明,新约全书的开端,完全根据旧约的预言,并且基督的降生正是旧约应许的应验(赛七14,九6-7)。而福音书中,满了“……应验……先知所说……”这一类话,可见新约所记载的事正是旧约的延续与显明,不但不是分立的,倒是一体的。就跟任何一本书的前半与后半,开端和终结一样,是同一本书。(有关太一1请参阅拙作《天国君王——马太福音讲义》一章1节之详解)

  使徒行传与四福音的关系是最显然易明的,因为使徒行传的第一章完全紧接四福音的末章。四福音记载主耶稣怎样死而复活,使徒行传记载那些看见主复活显现的门徒,怎样按照主的吩咐,到处传扬福音,建立教会。又多次引用旧约的话,证明复活的基督正是旧约应许中的弥赛亚(徒二16-36,三19-26,四25-28,八32-35,十三16-23、26-41……)。可见使徒行传与福音书,跟旧约全书一样的以基督为中心。

例解43:新约书信

  罗一16——“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参罗一1-16 )

  (1)让我们象上文的研讨那样,留意一下使徒行传末章和新约书信的第一章(即罗马书第一章)的关系。这就象一根管子与另一根管子的“接口”那样,这些“接口”证明了《圣经》的每一类的记载,都是贯通的,却又是开始另一个“阶段”的。它们彼此之间有一贯的中心思想,却不是说它们的内容是千篇一律,一模一样的。

  (2)使徒行传二十八章23-31节记载了保罗在使徒行传中的最后一篇简略讲章。我们只要撮要的留意这篇讲章的开端和结尾,就可以看出它跟下文罗马书的关系了。

  在使徒行传二十八章23节保罗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又证明神国的道,“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可见律法和先知所讲的也是保罗所要讲的神国的道。神国的道的主要内容就是“耶稣的事”,也就是下文28节所说:“神这救恩”。所以,“神国的道”跟“摩西的律法和先知书”的主要信息,也就是基督怎样完成救赎之恩这回事了。虽然律法和先知书讲述的方法跟新约书信的讲法不同,但主题却是一样。并且这救恩并非只给犹太人,也传给外邦人。

  (3)保罗紧接在罗马书第一章,一开始就讲明神怎样赐下使徒的职分,为着要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罗一5)。正切合使徒行传所记,使徒如何把福音传到外邦的行踪。

  注意罗马书一章16节所说:“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这“先”与“后”既与上文使徒行传二十八章26.28节保罗讲道的主要意思衔接,又与下文罗马书一章17节印证旧约哈巴谷书二章4节“义人必因信得生”的用意相近。犹太人的先知既早已宣告“义人必因信得生”,可见凭信而活这恩典的原则确已先给犹太人,但现在也要给外邦人了。

  (4)全卷罗马书,就是在讲解四福音所记基督已完成之救恩的基本原理和目标。新约的其他各卷书信,也都按照这个重心,讲解救恩在各处信徒身上所产生的效果;并指导信徒明了神救恩的原则和目的,以及怎样把“神国的道”应用在生活和事奉上。

  虽然有些人以为福音书及教会书信,似乎有些互相冲突的教训,特别是关于“因信称义”的道理。但这些人都轻忽了以下的因素:

例解44:路加与马可

  彼前五13——“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

  提后四11——“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以上所引经文主要目的引出两个重要人物,就是路加与马可。

  福音书完成之时,彼得、保罗等书信己通行各教会,其中写路加福音的路加,是保罗最忠实的同工;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彼得和保罗共同器重的同工(彼前五13;提后四11)。他们显然全不觉得他们所写的福音书,与彼得、保罗书信的教训有什么冲突。何以现今的人反而以为有冲突之处?

例解45: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

  路加不但写了福音书,也写了使徒行传。在使徒行传中路加很清楚的记录了彼得和保罗所说“人称义是因着信”的话,并不觉得与福音书有冲突。如:

  (1)徒十43——“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2)徒十一17-18——“神既然给他们恩赐,象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3)徒十三38-39——“所以弟兄们,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

  (4)徒十五7-11——“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5)徒十六31——“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6)徒二十21——“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比较24节:
徒二十24——“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7)徒二十六17-18——“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福音书只注重记录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之历史事实,不加推理;书信却把福音书上的历史事实的意义和救赎的原理予以解明。但它们在《圣经》中各有不同的地位,按着层次显明神救赎计划的旨意和步骤。

例解46:教会书信

  书信也象福音书那样,多次引用旧约《圣经》,证明基督和他所成功的救恩是应验旧约的应许,可见它们是同一主题的。例如:

  (1)关于外邦人如何可同得救:

  罗十一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加三13-14——“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

  注意保罗如何证明外邦人确实可以因信称义,因他们也同受了所应许的圣灵。无论彼得在哥尼流家(徒十章),和保罗在以弗所看见外邦信徒因信领受圣灵,都是确实的见证,并非空言。

  (2)关于旧约中羊的血与基督的血:

  来九13-14——“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可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么?”

  (3)关于旧约圣殿表明的灵宫:

  彼前二4-8——“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参林前十五45;林后六1-2;弗四7-9;雅二23)

  这类引用,证明新约所讲解的事,正合旧约所预示的。又显明新约使徒对旧约《圣经》的领会,以及他们如何应用旧约《圣经》在新约信徒身上,证明新、旧约启示之密切一贯。

例解47:启示录

  启一20——“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千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千教会。”

  启示录是新约中唯一纯预言性的经卷,在体裁上跟福音书和书信都很不一样。但它的内容却跟全《圣经》贯通,写启示录的约翰是使徒中最后离世的一位。第一章描写约翰在异象中所见的基督,跟旧约先知所见的“人子”相似(但七13,十6)。

  启示录一章20节解明异象中的七千金灯台就是七个教会,把旧约五经中的金灯台按属灵的意义与新约的教会连在一起。二至三章给小亚细亚教会的书信,把旧约好些人与事,跟新约信徒的信仰,或事奉的教训混合在一起(如巴兰、耶洗别等)。

  四章以后所记的异象、预言或灾难都与新、旧约各卷有关联。如四章的四活物与以西结书一章的四个活物相合。五章中“因犹大支派的狮子,大卫的根”和被杀的“羔羊”正是五经和历史所预言的基督。七印至七碗的各种灾难,有一部分曾施行于埃及(出七至十二章)。十三章与十六章的兽的异象,与但以理书七至八章互相呼应。十九章的“新妇”与新约书信论信徒与基督之关系的教训相合(林后十一2-3;弗五22-23)。

  启示录末后几章跟创世记的若干重要事件遥遥相对。创世记是开端和坠落,启示录是恢复和更完美的终结。(有关启示录之讲解另详拙作《启示录讲义》)

例解48:本章总结

  路二十四27——“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复活的主耶稣,把摩西五经与旧约众先知,以及他现今复活的经历,看作一个整体向以马忤斯的门徒讲论。把整个旧约所要说明的,他自己的降世受死,荣耀复活,并包括路加福音二十四章的下文46-49节,要他们传悔改的道,直到万邦,是一项连贯性的大使命。由此可见:

  (1)注意历史的连贯性在结构上完整之重要;因为较后的经卷,提到较早写成之经卷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时,若各不相关的经卷硬凑在一起,必定没法互相吻合而衔接。若是假造的人物,不论个性、事迹。风俗习惯,也必定大有出入。而《圣经》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不但历史书引用五经所记之事能相吻合,就算新约各卷引用旧约时,也互相吻合。证明是讨论同一历史故事,好象一气呵成的文章那样。

  (2)《圣经》是经过一千五百多年才完成的,且没有人去执行写作计划(根本没有人可活一千五百岁)的一本书。这样,它在结构上的一贯性,历史事迹的前后互相连贯和有同一主题的表现,就更显出它的特殊价值了。纵使一开始就组织好一个编撰委员会,也难使一千五百年后的作者,了解或赞同一千五百年前“编委会”所定下的主题或写作宗旨,更难使他们所写出的文稿,会叫一千五百年前的“编委会”感到满意。

  (3)《圣经》各卷写稿人可能只有各自的宗旨,但在不同时期和地点,没有事先商讨的机会之情形下,成书之后,竟变成有主题,有一贯结构,表达同一中心的一本巨着,就不能不说是神的作为了。

  (4)总而言之,全《圣经》没有一卷是完全独立而与别的经卷无关的。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代背景,却是互相贯通成为完整的一本书,就象许多节的火车厢连成一列火车那样,虽然有许多节却是同一列车。

  (5)读《圣经》的人,不要故意把互相补充解释的经文,彼此孤立起来,然后当作互相矛盾而提出质疑。这是否定《圣经》自己的解释法的人所提倡的质疑,可以损毁人的信心,却并不造就生命,增进认识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