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突发事故临近,或是亲人离逝,逼著面对生死问题时,不少人开始思考信仰问题,令危机反成为传福音的良机。播道会总会传道部主办「转危为机」福音策略工作坊第二讲已于十月十六日举行,由播道会窝福堂主任牧师苏颖睿主讲「转危为机?传道有方?」,探讨信徒如何把握时机将福音传扬,现时约有一百五十人参加。
苏牧师以列王记上十七章十七至二十四节,寡妇失去独子的故事,探讨人遇上危难时的反应。在经文中,寡妇在招待以利亚作客期间,儿子因病去世,她失去人生的倚靠和希望,感到愤怒并埋怨。以利亚在失去寡妇信任的时候,他感同身受地悲伤,并怀著极大的盼望求告耶和华拯救死去的孩子,最终得到应允孩子活过来。苏牧师说:「当一个人在危难中需要的是『膊头』、同情和接纳,作为同行者要学像以利亚感同身受和怀著盼望。」
苏颖睿牧师直言对于信仰每个人有不同反应,有些人先知先觉,有些人后知后觉,有些人不知不觉。而人总会先透过理性上的认知去判断信仰,但他认为很少人是真的无神论者,只有少数人会去推论没有神的存在,反之多数人只认为神是不可知的。他续言人习惯透过「听」和「见」去作理性认知,所以人抱著「见到才信」的心态拒绝接触信仰。但当知道自己的需要,得到认知后,意志上便决定相信, 他笑言:「信耶稣就是要把心一横,像那世界记录的跳伞勇士那一跳一样。」
要将危机转为传福音的契机,他认为建立关系最为重要,他曾试过探访一位血癌少女,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得到与她沟通和查经的机会,当中亦需要持续的关怀和敏感他人感受。但他指出,中国人「不谈死」的文化的确令传福音给绝症病人更棘手,因为病人可能认为接受耶稣就等于放弃治疗,减低病人与病魔奋斗的意志,但避而不谈又给予虚假的希望,处于两难之间。他建议:「在传福音时可以『永生』或『复活』的字眼取代死亡,告诉病者人最重要的是盼望,而盼望来自神。」他续指病者多怕与家人分开,可以告诉他在基督裡不会分开,并让他知道信耶稣不是逃避死亡,而是战胜死亡。
他又提醒,关怀人时要避免用「看开点」、「节哀顺变」、「只要信,不要怕」、「我明白你」、「会有奇迹出现」等的字句,因为会为哀伤者带来反感。他最后指,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丧失亲爱的人所带来的伤痛需要约两年时间复元,作为同行者切勿打算带他走捷径,因为直接跳过复元期,后果将更严重。
,丧失亲爱的人所带来的伤痛需要约两年时间復元,作為同行者切勿打算带他走捷径,因為直接跳过復元期,后果将更严重。
资料来源:基督教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