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也许比讲更重要



1.听是服务

有人曾经哀叹,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再也没有人听别人说话”的世界中,尽管一天到晚我们都被包围在各种声音(甚至噪音)之中,尽管谁都渴望别人听自己说说心里话,但大家都忙,很少有人能静静地听你细细地说。如果基督徒在传福音中也拒绝听别人说话,那别人就可能因此而拒绝听你传讲的福音。
  
传福音有一个误区中:以为传福音就是我讲你听,唱独脚戏。於是,不管你有没有时间与兴趣,不管你怎么反应,我不在乎,反正我把这独脚戏唱到底就是了,到谢幕时问你要不要信主。这的确时常能演成独脚戏,因为观众都被吓跑了。
  
我讲,你听;你讲,我不听;就是硬著头皮听了,也让它止於耳,成耳边风。这个以我为中心的模式包含了两个假定:其一,我握有绝对真理;其二,你对真理一无所知,即使知道一点,也不值得一听。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这是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传福音不是为了争个我在嘴上赢了,而是为主赢得人心。听朋友讲话,不止是为了了解人心,也是学习爱他、为他服务。
  
圣徒潘霍华(DietrichDonhoeffer)在《团契生活》一书中,提出了“静听的服务”的见解。他说:“在团契中,一个人对於他人所负的第一个义务,就是在于听他人的意见。正像爱上帝,开始於听上帝的话一般,爱弟兄也要开始於学习听弟兄们的话。。。当我们学习听弟兄们的话语时,我们正是作上帝的工作。基督徒们,尤其是牧师们,往往以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他们必常有贡献,那就是他们所要肩负的唯一的服务。他们忘了静听的义务,比口讲的义务更重要呢。”
  
在传福音中基督徒对朋友们所负的第一个义务也是听他讲话。无论他讲的是什么话,好话与坏话,中听的话与刺耳的话,拐弯抹角的话与直接了当的话,实话与废话,基督徒都得听,带著一颗爱心去听,因为这正是主耶稣让我们去听的。
  


2.聆听的耳朵

若要听,福音的使者就要培养出两只善于聆听的耳朵,著名的福音派领袖斯托德(John Stott)在《当代基督门徒》一书中称为“双重聆听”。首先是,要善于听到上帝通过圣经向我所说的话,如经上所说:“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诗:九十五7)。其次是,无论在家庭、工作场所和教会里面都要学习互相聆听。
  
回头看,“教会历史是一段漫长、令人黯然神伤、充满争议的记录。经常地,一些重要的神学问题是争议的焦点。但问题往往被尖锐化,因为各方面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互相聆听”,这是悲剧。最后是,聆听世界的声音,“尝试进入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努力去明白他们抗拒福音的原因,并使对方觉得,你所分享的有关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是可以满足他们内心需要的”。
  
在“双重聆听”中,基督徒站在了神的话和世界之间,“我们聆听神的话,以致我们可以更多的发现基督的丰富;我们聆听世界,以致我们可以知道世界最需要的,是基督的哪些丰富。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应该用什么途径去将这些丰富带到世人面前”。
  
有一个妙解:说是上帝为什么赐给了我们耳朵两只,嘴巴却一张呢?上帝是要我们用一倍的时间去说话,两倍的时间去聆听。
  
那么,如何是善于聆听呢?倪柝声说有三个步骤:“第一,要听懂别人讲出来的话;第二,要听懂别人所没有讲出来的话;第三,要听懂人灵里的话”。
  


3.听八方

老百姓说,善听者,耳闻八方。八方,乃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是也。基督徒的聆听是全方位的,它也许是听人谈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也许是油盐酱醋,接人待物;也许是清官难断的家事,也许是自己无能为力的国事、天下事。凡是与人的生命有关的,都当听。
  
全方位的聆听不仅要听对方说了些什么,更要听出他所说的表达了什么,即使他实际所表达的是他本人没有意识到的。因此,聆听有不同层次的区别:
  
最基本的层次是文化的聆听。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生长的,该文化的对他影响,就好像是个看不见的烙印,打在了心上,也在脸上、嘴上。聆听首先要能闻到特定文化的味道,无论它是酸甜,还是苦辣。以一个术语为例:二十年前,大陆人称妻子为爱人,台湾人则称太太。只是一词之别吗?未必。在词的背后,沉积著丰富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历史的内容。在许多大陆人的心目中,太太,自然是阔的。而阔太太,又自然是地主、资本家的老婆,描绘她们的词语是不劳而获、高高在上、欺压穷人,等等。只有了解了文化环境的差异后,当朋友说出了一句话或者使用一个词时,我们才能听出他话中音,这就是“会意”、“会心”。
  
任何一个大的文化中都是由不同的亚文化组成的,对一个人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影响他整个心灵的亚文化。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住在皇宫里的人,与住在茅屋里的人想的是不一样的。此语正道出了亚文化的分别。就以中国大陆留美的学人来说,不同世代的,想法就不尽相同。苏文峰在《海外中国学人事工》一书中,将在海外的中国学人按照年龄分成四代人:老年代,中年代,青年代和新一代,指出“他们不仅在年龄上有差异,其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对人生和基督信仰的态度),也有极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只有在我们仔细的倾听中,才能逐步了解。 聆听的中间层次是伦理的聆听。在当今的时代中,人们并没有一个共同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基督教的伦理和非基督教的伦理有相同之处,但更有显著的区别。笔者多年前同来自中东的一个同学说人要爱自己的仇敌,他大惑不解,说了一句这怎么可能后,坚定地说,不,敌人,杀死他们。如果我们以为我们与他人在爱啊,善良啊,正义啊纺看法都一样了,那我们肯定是掉到陷井底下了。不了解一个人的伦理准则,对人就会丈二的和尚摸不著头。
  
聆听的最高层次是聆听对方的价值观念。他实际所相信的上帝是什么(路德说:一个人全心所依靠的,就是他的上帝了)?这个上帝与他的关系怎么样?他衡量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他认为人是什么?如何活著才有意义?这些基本的问题正与人对福音的反应直接相关,是不能不听、不能不知道的。
  
不论怎么听,目的是不变的:了解朋友的心灵和生命的需要,然后具体地告诉他,耶稣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这正是每一个医生都具备的常识:下药必须对症。
  


4.效法主

主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在井边的谈话,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最伟大的聆听者的榜样:他本是上帝之子,却虚心地听卑贱者的诉说;他是犹太人,却突破传统与撒马利亚人倾谈;他是个男人,却不避嫌疑地与一个女人谈心;他是一个完人,却怜悯地引导一个罪人认识自己的罪;他是真理的化身,却耐心听一个村妇问一个个愚昧的问题,等等。当我们聆听朋友讲话时,就应当像主耶稣那样聆听。
  
  
上一章 下一章